略過導航

Monthly Archives: 六月 2011

這次去參觀了台灣戲偶館,它位於市民大道旁,正確來說應該是京華城的旁邊。
一開始是看到某位網友PO了那邊的照片,當下覺得很有趣,所以隔天就過去一探究竟了。一進去買票的時候,我說我要學生票,他竟然給我愣了一下,秀出我的學生證後,還要翻一下背面看有沒有過期,好死不死我沒去蓋註冊章,所以時間是停在98年,所以我說“我延畢”,好險他還是給我學生票了。

算準了平日應該只會有學校或是幼稚園來參觀,人潮應該不會多,沒想到真的被我猜中了!當我架腳架的時候,還有小弟弟跟我招手勒。

說到這偶戲館,他其實是一個台灣偶戲的簡介說明館,裡面雖然不大,但仍是把如掌中戲、皮影戲等等的歷史沿革、木偶製作方式、幕後如何運作等等的介紹的挺清楚的。不過這次並不是為了長這些知識前往的,是為了要玩玩看人像攝影,但其實我心中很討厭那種找MD去外拍然後擺出個假笑容和做作姿勢,所以我選了木偶做我的模特兒。

花30元,可以在裡面盡情拍到關門為止,不過要把木偶的神韻拍出來真的不容易,尤其我又不是什麼專業攝影師……但至少我玩得很盡興,這就足夠了。


這張史艷文的我拍了很久,因為一直在喬角度,某些角度他臉看起來有點娘……


這尊木偶應該也是史艷文時期的吧,不過重點應該是在他的頭,實在太有特色了,而且他那張臉的表情就好像是在跟你說“看三小!” 而且他手那麼多,推論功用可能是:1.方便洗頭 2.方便遮陽擋雨 3.可以用手比出好幾位數字的價錢(平常我們只能比兩位數)


反共抗俄的木偶,旁邊還有小日本的木偶,上面說當初推動皇民化運動,所以規定布袋戲只能播武士道的劇情。


除了這個之外,以前竟然還有賣史艷文的配樂,難道以前沒主題曲嗎

以下就是會讓人感覺又陰又毛的木偶,可是現場其實並非如此說,難道是我攝影功力有進步!?~


有看到新娘子怪怪的笑容嗎?好像是說今天登記婚,明天辦繼承的感覺

不過有人說最毛的不是上面那幾張,下面這張超級毛的

你說呢?

如同每一個旅程都會有個終點或是結束,終點不代表停止,而結束可以算是另一個開始,今天要讓澳洲的旅途有個最後的交代。回想起來那種純粹的用眼睛去看,用身體去感受的感覺,盡量讓自己做七天的澳洲人,不在乎紀念品,也不屑某名牌在兩個國家不同的價差,就只是遊玩並且感受與原本生活的差異點而已。

最後一個景點─岩石區。雖然旅行社將他計畫成購物景點,但其時撇開那棟專門觀光客購物的大樓不談,這裡算是一大片澳洲老街,當初在十八世紀末時,英國的飛利浦船長在雪梨港下錨,他首先就是在本區扎營,接著開始開發此區,而開發的資源就是利用當地的岩石作材料,如今還是能看到一些老舊古蹟建築物或是街道。

在Jason說完這百貨公司買什麼不錯之後,我們全部的團員在旁邊來了一張大合照,接著就被帶進去了……(老實說有點羊入虎口的感覺),不過我們本來就不是來購物的,所以決定好好的仔細逛逛這整個岩石區。

從上面的路牌很明顯可以瞭解這哪裡,不過我的疑問是……難不成他們職業還分區啊?這樣競爭很大吧!?

澳洲的警車,的確美版的ALTIS比較好看啊~而且乾乾淨淨的一點都不髒

這邊的警察局,我想也許是在岩石區的所以比較古色古香吧

這條街上隨處可見這種好看的招牌。而這條街剛好是從百貨公司的三樓還是二樓出的的地方,為什麼我會說二樓呢?這是因為他們這邊地形比較陡,所以有時候某大樓的三樓和一樓會接到不同的街道。而這條有賣滿多不錯的特色商品,比如說女生很喜歡的雪靴或是像電影「澳大利亞」中休傑克曼戴的那種牛仔帽,總之感覺就是比百貨公司要好玩很多。

這邊雖然不熱鬧,但我記得好像是以前岩石區留下來的古建築物

這張拍的不錯吧!難得我也會拍出這樣的東西~

我們沿著中間的街道走下去,就會接到雪梨港的港邊,其實這七天的行程中,有一天是來這邊走雪梨大橋然後順便逛逛跳蚤市場,所以還不陌生啦。而從這邊往商業區那邊拍就是這種景觀。

我忘記這什麼建築物了…..不過這也是在港灣旁邊拍的,很難想像竟然有那麼靠近港灣的建築設在這。

接著我們走到了地鐵站和船運站的地方,你看~還有船長耶!漁人碼頭可沒有吧!而他其實是旅客的諮詢服務員,穿這身裝扮,我想你就算問他不老之泉在哪都可以。

然後我們要走回了市區內,這邊的馬路不寬,但是建築物到是挺高的

莫名其妙的我們又繞回港灣那……為什麼,因為我們突然想到要品嘗一下澳洲有名的咖啡,一小小杯的不便宜說,重點是好苦啊~如果愛喝咖啡的可能覺得是天堂吧,我不會喝,自然也就覺得還好囉。對了,坐在店裡喝收費比較貴

這邊還可以玩這種快艇,多花一點錢他還會幫你拍照喔~不過坐一次很貴加上要花不少時間,所以作罷。

這邊的港灣區大概是呈一個注音的ㄈ字型,一開始的百貨公司在上面,然後商業區在左邊,雪梨歌劇院在下面右邊的地方,所以沿著港灣走就可以走到歌劇院,剛好彌補某一天只有停留不到一個小時的遺憾~(這時候其他團員還在忙著刷卡呢……)

爽啊,還讓我們逛了歌劇院一圈呢~沒想到竟然可以走到歌劇院說,這是一開始沒想到的(盛竹如:「萬萬也沒想到~竟然走的到……」)

為了怕讓其他團員等我們,所以我們繞完之後就走回去了,只是回程走市區,市區的街景也很美,你看連電話亭都貼心的附了地圖在旁邊

這家花店很特殊,沒有牆壁,它是依附在這棟建築的外牆,而他牆壁是落地玻璃做的

接下來就是那種超高大樓了,我看站在底下連超廣角都塞不下整個畫面吧~實在太高了

高樓群立中還是有幾棟舊建築物,雖然有了時間的痕跡,但對我這種鄉巴佬來說來是頗有吸引力的

走回集合點前讓我拍到超好看的VESPA和DUCATI!這兩台雖然定位不同,但在各自的領域中都不是普通人會去選擇的(因為貴呀~)

最後車上回家囉~老實說玩了這七天也夠了,因為澳洲晚上真的只能看電視,但電視又不好看……坐上飛機時其實也沒有那種想要多玩幾天的感覺(除非是去澳洲內陸自由行我就留下!),最後在遊覽車上也是還在拍照,特地選了一張還能看的,那時候剛好是他們下班時間

華航~是華航~雖然那時候超想回家,但一想到要做超久的飛機我真的就整個不舒服…..最後還真的讓我不舒服了說

這次在最後完結篇特地把這些圖片縮圖後銳化,應該直接就能看了,不必在點進去看。而如果問我還想不想去澳洲?我可能意願沒這麼大,雖然澳洲還有很多種玩法,比如說大堡礁,或是澳洲內陸的自然景觀等等,但還是就可能一樣會面臨晚上無處去、沒事做的窘境,不過嚴格說起來是滿好玩的,而且能在我還有記憶的時候畫下這完美的句點(只要有句點都完美),應該還算過得去啦。

當初阿發留了一句:「也許你也可以去問問……」
隔了快四個月,我開始尋找平安符上面所指的地方,一切好像就是註定般,突然的決定在下一分鐘動身前往
也許是這一句話慢慢的在這一段時間發酵,然後讓我在那天不顧一切的非去不可
更可能是那天就是我的時機,我就該在那天「回去」
去做什麼?去還,再去借
而祂告訴我:
須知進退總虛言 看看發暗未必全 珠玉深藏還未變 心中但得枉徒然

常常在冬天時看到電視報導合歡山又下雪了,又或是在網路上看到各攝影前輩在合歡山所拍到的美景,這次……終於輪到我了。

合歡山的峰群分別是由合歡山主峰、東峰、北峰、西峰、石門山、石門山北峰、合歡尖山所組成,但其實合歡山主峰並不是最高的一座,其最高峰是合歡山北峰,有3422公尺。

這天,六月六號,有兩個瘋子分別從台北和桃園一路殺到南投,一路到底,所有休息站視而不見,最後花了我們三個小時多終於到了南投了!我們心想,我們是來看美景、拍照攝影的!所以其他東西一律是多餘的!第一個多餘的就是午餐,所以我們在埔里的麥當勞解決。而第二個多餘的,就是旅館。所以我們睡車上……(其實是因為沒預算)

一邊吃麥當勞,我們一邊看著路人,他說:「我發現這邊人大部分都女生耶」,而我心裡想的是如何從外表來歸類南投埔里人和非南投埔里人(因為好像就是看得出來,不過我發誓我沒有任何負面的意思)。從埔里到昆陽停車場需要花你半小時,不過這是GARMIN說的(它是我們的衛星導航),實際上也差不多,不過因為我們第一次去,再加上前面有人慢慢開,大概花了快一個小時到那。除了第一張照片是在中途停下來拍的之外,第二、三張都是在昆陽停車場拍的。當然還有下面這張也是。

昆陽停車場唯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它有賣烤香腸,不過它其實看起來就像是個全台灣最高的福利社,經過這地方也只是像是休息站的感覺,“上車睡覺~下車尿尿”可能是來到這裡唯一要做的事(當然還有買烤香腸啦……),值得一提的是,我的中華電信來收的到訊號說~不像台灣大哥大……哈哈哈哈哈。

再次上車,加足油門,馬上就到了「武嶺」,這個點很多人上來都很愛拍,老實說我也是應景拍個一張而已……真正漂亮的當然不是這塊牌啊!武嶺其實距離昆陽不遠,開車大概十分鐘就到了,而武嶺也有個停車場,此停車場預定為我們晚上睡覺的地方(當然睡車內)。

在越高的地方,紫外線就越強。而越瘋狂的人,心臟也越大顆。我沒記錯的話,那時室外溫度是16度,這個溫度剛好跟外頭的豔陽天成很大的對比。因為我們一下車,馬上就又縮回車上,媽的實在太冷了!最後在車上縮了幾分鐘,才把所有能禦寒的衣物穿好走出「戶外」,順便先瞭解一下環境,好瞭解哪裡是我們架腳架的最佳位置!

從這張下車第一拍的照片可以看到,繼續開就可以遇到的合歡山莊,如果再仔細看,其實還可以看到中間最遠方的一座尖尖的山頭,據可靠的線報指出,那就是我們的玉山!不過我想我的線報可能不怎麼可靠,因為這相對位置實在讓我很難相信那是玉山。

從那塊「武嶺」的招牌旁向左邊望,就可以看到合歡山的東峰,既然是東峰,那就代表我們的太陽會從那邊出來,不過壞消息是,我們得爬上東峰的頂才能拍到日出,否則就會剛好被整座東峰檔住。

而從右邊望去,可以看到上山時開過的山路。雖然我們瘋歸瘋,但其實我們事前還是有作一點功課的~我們去了某名攝影師的網站來規劃我們上山可以去拍照的點,從上面的照片可以看到左邊有兩座山峰,它稱為「奶罩嶺」~對,我們也覺得很LOW!不過那會是我們接下來拍日落的點。除此之外,你可能覺得這張照片感覺怪怪的,其實我用了一種叫做HDR的方式來拍攝此景,HDR能讓你的天空不死白,也能讓你的地面不會全黑,如果HDR的強度強一點,它附加的效果就是拍出來的感覺像油畫一樣~(不過也有人批評說很假,見仁見智)。

接著我們把車又開回「奶罩嶺」那邊(我真的不想再想這三個字了…),停好車後,開始我們真正的登山之旅。這邊的步道是爬主峰,剛好這邊面西,所以算是很好的日落攝影點。


老實說這步道真的很緩,這種坡度可能是嬰兒學步的等級。但其實真的走在上面又是另一種感覺……快要了我的命…..
這邊其實還滿多大貨車的,而這山道其實也不算窄,大部分是可以輕鬆會車啦~不過如果運氣不好在比較窄的彎道就……

剛剛為什麼會說走在上面簡直要了我的命呢?在這種高山上,因為空氣比較稀薄,所以鼻子所吸的每一口空氣中的氧氣都會比低海拔的地方少,所以我在這步道上大概每走十步就要停下來喘個十到十五或二十分鐘。明明我只走大概十公尺,但我的身體卻反應成好像在百米衝刺一樣。上面這張是我們第一個遇到可以坐下來休息的地方,走上去有四個石頭砌成的座椅好讓我們休息一下。

那天我揹了我幾百年沒背的綠色後背包,當時大概是三四點左右吧,我跟魷魚一起上山,好笑的是我那空間若大的背包裡面盡裝些沒用的東西。在我們坐著休息時,我還跟他要水,結果他打開我背包一看,裡面有:相機電池充電器、藥包(當時我感冒)、鏡頭保護鏡。但就是沒有水和食物!我也不知道我在幹嘛~全部留在車上了。沒有一個東西是能用的……

在休息的同時還遇到三位攝影的前輩,說前輩是因為從外表還有身上的機絲以及談話認為的,大家也隨便聊了一下。以前在大屯山上,我以為我夠高了,沒想到我現在卻又在更高的地方,這一秒望著遠方的高山以及雲海在高腰擺動,下一秒卻發現自己已經在雲海中了,說在仙境真的不為過。接著我們還是繼續往上爬,找到了第二個休息點,然後我們就開始等日落。那時距離日落大概還有一個半多小時,但風卻越吹越冷,也越吹越大,不過幾秒,我們就身處霧中了。還好旁邊有位攝影大哥陪我們聊天,有殺了一點時間,但其實心中還是會怕,怕說好不容易從北部殺過來,雲再不散開我們就要槓龜了!


這攝影大哥說他昨天也有來拍,而且昨天還出大景!並說這裡就是這樣,雲說散就散,沒想到過沒幾下子,它開始散開了!一下子原本灰茫茫一片的四周,突然好像是在藏著黃金的藏寶洞裡一樣,周圍的石頭、草地、樹木就像全部都貼著一片金箔一樣,我們不再交談,只是快速的按著快門。

攝影大哥說他也從桃園來,在我們跟他說今晚打算把車停在武嶺然後睡在車上後,他建議我們還是到清淨那邊比較好睡,他沒說為什麼,但其實我們後來也知道為什麼了……接著我們開始說著晚餐要吃什麼,攝影大哥說他等等要下清淨那邊跟家人吃小火鍋!再那種地方突然冒出小火鍋三個字,老實說我也想放棄在武嶺吃泡麵零食的念頭。

這裡的雲一下被吹的霧茫茫一片,一下又被吹散,重點是被吹散後只給我們一點點時間拍照,然後又開始密集起來…..有兩次我們都打算收工了,它卻又散開。我想不只女人心如海底針吧?

接近七點時,雲開始被吹得很散,大景出來了!我也開始拼命的按快門,當時我的手真的快凍僵了!那種感覺真的不比寒流來在仰德大道不戴手套騎車還差。而且因為鏡頭剛好是面風,整台相機被吹的冷冰冰的,在雲散掉後給太陽一照,竟然讓我前面的保護境起了霧來,讓我浪費了不少快門和時間。但還好還是有讓我拍到幾張能看的……


這次的拍照真的讓我有很大的挫折感,幾乎沒拍到什麼自己覺得滿意的東西,我其實是帶著失落感走下山的。無關這邊的天候條件,自己的技術實在還差的遠,我當時心裡是這麼想的。而且我還得說….我連衛生紙都沒放在背包,要擦鏡頭還得去借……

當我們走下山時已經天黑了,好笑的是,我新買的手電筒也沒在背包裡……我還是靠著手機在照路的,我怎麼會這麼白痴就上去?一上車,我就快要失控了,馬上把我的滿天星打開吃,當肚子餓的時候~什麼東西都是美食啊!魷魚提議下到清靜吃東西,於是我們就開車下山。不過可能是海拔下降的太快,耳朵無法適應這突來的氣壓變化,漸漸的我聽到的聲音開始越來越小聲,這感覺就好像是用手指頭把耳朵塞得緊緊的一樣,自己的聲音最大聲。

帶著身體的不舒服,我們來到清淨那邊的7-11,這時我已經無力去管它是全台灣多高的7-11了,我只想把我耳朵弄正常,不管我如何張大嘴巴,吞了不知到多少次的口水……它都沒有效果。過了大概半小時多左右,有好轉了一些,於是我們開始進食~恩……原來7-11的咖哩飯這麼美味~

吃完後我們開始爭論是要睡清淨的賓館還是回到武嶺睡車上,最後還是決定回武嶺,只不過中途在路邊玩了一下望遠鏡,我們光是研究那些目鏡就研究了超久的,然後拼了命的找星星看卻什麼也沒有,最後確定它只是一台賞鳥鏡,而且只限定光源足夠的地方使用!

回到武嶺已經是十二點到一點左右了,我們打算睡覺睡到四點四點半在起床拍日出,老實說我已經開始妥協了,原本我們打算先去石門山看看地形,看看可不可以在那邊拍日出,但這種風又冷又強的夜晚,我真的受不了,最後決定日出在武嶺拍好了,所以睡在它對面的停車場最方便,起床後走過去拍完再回車上補眠然後回家。

當然,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躺下去沒幾分鐘,完全睡不著……風切聲超級大,而且為了要留個通風口我們還開了一點點的窗,沒想到這樣還是很冷啊~~~~所以,最後我們決定…..不拍日出了,現在就忍耐一下隨便拍個星就直接下山回家!一切就是變化的如此快速,前一秒我們打算睡覺再起床拍日出,下一秒我們決定日出還是在高速公路看就好。

不知道為什麼,決定拍一拍然後下山回台北後整個精神都來了,好像拍日出是一種沉重的包袱一樣,然後突然得到解脫,我們往石門山那邊開過去,尋找那個超級芭樂的景點,不過半夜的合歡山比白天還冷!11度!!我光是站在外頭背對著風都會發抖,但我還是就這樣抖了一兩個小時。中間拍攝過程中還認識了兩位也是從台北來的攝友,不過他們說他們是做了很久的功課才下來拍,而我們呢?大概做了二天的功課吧!除了聊聊天之外他們還請我們吃蜂蜜蛋糕,真是人好又沒架子~最後我也回送了條三角巧克力。

如果問我這次合歡山攝影最快樂的是什麼時候?我大概會說是最後在半夜拍星星的時候吧!我真的沒看過這麼多的星星就這樣攤在眼前,只要把頭往上檯個幾度,就可以看到滿天星斗!這裡沒有電腦風扇的聲音,也沒有半夜汽車機車從旁邊道路呼嘯而過的聲音,這裡沒有聽覺,但是卻有令人滿足陶醉的視覺感受。看著看著,發覺自己其實不孤獨……


自從廈門街那家麵店收攤了之後,心中就默默有一種「記憶正逐漸消失」的感覺。但其實說它是一個記憶又不完全是,比較像是一種味覺、視覺、嗅覺以及一個情境的集合體。它不見了,那我以後要去哪裡回味?

話說在我國小四年級以前,是住在重慶南路三段的地方,就在中正橋旁邊,那邊一整條路都是在賣二手貨新品的「攤車」或是其他開餐廳店面需要用的工具,所謂攤車就是路邊攤老闆他們用手推到夜市或是路邊叫賣的那一個流動式店面。

中正橋下方是自強市場,我媽和我阿嬤都是在那邊買菜,以前我媽都會買裡面的肉乾給我吃,還有市場中間有家賣糖果的,我超愛去買什麼戒指糖(也有人說是奶嘴糖),它是一個外型像是戒指的糖果,外層是麥芽糖裡面還有一顆酸梅。而在端午節前,總是可以在裡面買到很多奇奇怪怪的香包。

自強市場旁邊,也就是到了平面的道路旁,有條叫做廈門街的小巷,那裏才是我小時候的美食街大本營啊!裡面藏了一家賣甜不辣的,醬料很特別,是甜的,主要是沙茶醬的味道,除了甜不辣它還有賣麵線和花枝羹,那也是我愛吃的。
<
而走到那條巷子後面的路口,就會看到一家麵店,它好像沒有招牌,但那家麵店真是好吃到爆!我最愛它的切仔麵,當然也是可以換成米粉,因為我都這樣,還有在其他如雲吞麵、陽春麵、乾麵等等的,小菜也是一絕,重點就是那獨門的醬料,至今我始終沒吃過任何一家醬料比它好吃的麵店!味道像是醬油膏的特別改良版,但卻又帶有甜味!裡面有加了些蒜頭或是蒜泥,但又不搶味。不過這是歷史了…..在我大學時期,聽說他不賣了,現在變成一家機車行,聽附近的鄰居說他們是賺夠了,不是搬店,所以是吃不到了……

那邊的美食除了上面兩者之外,而可以拿出來獻寶的還有「蘭花亭涼麵」和「華王排骨」,蘭花亭雖然它味道好像有一點點改變了,但也只是細微的改變,不影響我對它的忠誠!而隨著現在人對食物要求越來越多,後來蘭花亭還賣起了什麼羊肉麵、三杯雞麵等等的其他麵類食品,但去那邊我只推涼麵、味增湯、壽司、肉粽四種,原因無它,因為我小時候都吃這些(因為他以前也只賣這些)。而華王排骨,我想大概只要從他店門口經過都會不知不覺走進去點個排骨或是雞腿吧,華王的排骨跟大福利差不多,他們主要都是靠外層的特殊麵衣來炸出那種香甜的肉味,而且他們連一個便當都會幫你送喔~

最後要說到一家小火鍋店─佳易迷你小火鍋,這家火鍋店一開始是在以前永和SOGO吃到的(現在SOGO倒了變成一家MOTEL,地點在竹林路),這火鍋特別的地方也是它的香味,一種很特殊的香味,我曾經問過老闆那裏面到底是放了什麼,沒想到老闆竟然說是柴魚,我喝過那種柴魚熬成的湯頭,所以我想它絕對不只放了柴魚。在永和SOGO倒了之後,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聞到那火鍋的香味,直到高中時,我發現他竟然是搬到我家後面的南華路那邊,太幸運了吧~除了他火鍋好吃之外,價格也比外面的連鎖店低一些,重點是還有一種叫做「珍珠果」的飲料,這珍珠果是用當季的水果,將他們切成丁之後,再加入一些冬瓜茶(可能吧,不然是用什麼做底的?)而調配成的飲料。還有老闆娘後來研發的滷肉,你可以點滷肉飯,或是把火鍋的麵或是冬粉燙一燙之後再叫他淋上滷肉,絕對讓你上癮!因為那又是一種在其他地方吃不到的味道。不過,就在一個多月前,它默默的將招牌換成了「佳易自助洗衣店」了,如果是其它的店名,我還會相信它可能是搬家了,但我想這一味也只能回憶了…..

我的美食街正在一步一步的消失……可能在我睡覺的同時,也可能是我不在乎的同時,明天哪家的招牌又會變成下一家自助洗衣店,誰知道……


這次終於把相機拿出去外面拍了!只不過時間是半夜兩點左右,記錄一下半夜兩點的台北是長什麼樣,原本應該車水馬龍的地方,在這個時刻突然一個人也沒有,「但是那個時候我好像隱約見到個美女飛翔於天際,到底是氣流撞擊所產生的幻覺,還是我喝醉了呢?~」

最近這幾個月我才發覺那種度日如年是什麼感覺,首先我因為日夜顛倒很長一段時間了,再加上等待入伍(我等入伍也在數饅頭)時間長,所以每天幾乎都是一樣的生活。一樣無聊的生活!現在真的是沒事找事做,來打一下未完成的網誌,消磨我這一小段時間。

這次要介紹的期美術館的行程,但那美術館的名稱我已經記不得了,還好多多少少還記得一些當下的「感覺」。美術館的行程是安排在皇家植物園之後,這是為了比較順路,因為沿著植物園中的步道走就會走到美術館。當然不是馬上就到,它走了我們大概十五分鐘左右吧。沿途就是走走拍拍囉~

這就是美術館,外觀是希臘宮殿式的建築(應該是這麼形容的吧)

當然我沒什麼藝術細胞,只好東拍拍西拍拍(這麼做的確就是在告訴其他人→「我不懂」)

結束了美術館之後,是午餐,只不過這次的午餐是在一艘很大的遊艇上吃的,我會稱它作遊艇是因為我覺得它的確沒有郵輪那麼大,但其實叫遊艇還是有種太小的感覺。在遊艇吃午餐的目的就是要帶你坐船遊雪梨港,順便讓你看看雪梨港大致上是長什麼樣的~

其實整個遊港行程不算太長,但至少肚子和眼睛都飽了,靠岸後又被導遊先生放了一點時間到處晃晃,只不過我覺得不太需要……因為碼頭真的沒什麼好晃的啊~最後變成了大部分團員的聊天時間,哈哈哈~

我們發現中午時段大部分的澳洲人都會拿著三明治之類的食物做在碼頭的木板上吃,然後一邊聊天或是曬太陽,工作一整個早上很累的呀~

還被我喵到對面有兩艘古帆船~真的超美的,不知道為什麼我特別偏好這種古帆船

還有巡洋艦(應該吧~它體積不大)和旁邊的潛水艇(我沒看過,所以我當時心裡其實很興奮,跟鄉巴佬一樣~)

水上「計程船」,而且它跟我們計程車一樣是黃色的耶

第十五集就會是這次澳洲的最後一集了,看了看那些照片,覺得好險當時我們不是在購物啊~我想其他團員都在購物吧~